Chuan’s Blog

漫步杂思01

•对话的消失

曾经更多是在聊政治的时候,会让朋友之间产生区隔,但现在除了政治之外,感觉大家也越来越难在其它观点性的话题上进行理性有效的聊天了,且不说达成共识吧,连基本的相互倾听和理解彼此的声音都难做到了,只要观点不一致就难再深入去交换意见。你有想法,有观点,却没办法和朋友做最基本的交流。一方面跟大家在信息获取渠道上的差异性有关,信息洪流,且黑白难辨,基于不同的信息源的不同处理方式,会得出不同的判断。另一方面网络媒介如此发达,大家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同温层,自己的观念认同圈子,观点趋于固化,很容易只听到自己的声音。这也衍生造成了倾听的耐性的降低,先入为主的观点占据了倾听思考的空间。

老朋友间可能只适合在感情上做文章,谈谈心事,或者日常生活上的琐事吧

•社群的可能

宏大的集体叙事离自我的理念相去甚远,参与感太弱,有时觉得喧嚣。个人原子化叙事又太封闭,太寂寞了些。在自我与大集体光谱中间微型的社群或许能让我们在打开自己,和他人共振的同时又保持自我的差异性,同时也有更多参与感和认同感。最近朋友就在尝试线上社群的可能,希望大家在一起进行一些想法和困惑的交流,或者有一些情感联系的活动体验,这种联结挺棒的,但在技术层面需要克服一些问题。由于疫情和地域,还有各自时间安排差异的限制,线下社群组织难度较大。线上社群更为便利,但活跃性和交流有效性也有所弱化,活动形式上也有限制。

•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

和朋友A聊起最近发生的事,谈起政治,A不在意地说:“想这么多干嘛,那些和我没关系,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这句话让我感到了政治冷感,伴随着的是当代犬儒主义,面对让人觉得不满或者无力的事实,选择不再相信改变,将不满转化为一种“不拒绝的冷漠”、一种“不反抗的清醒”、一种“不认同的接受”,有些独善其身的意味,只要自己不受伤害即可。这样的想法在当下似乎越来越盛行了,正像他们问的,不这样又能怎样呢?反正都是瞎折腾,还不如给自己省点心,保护好自己的感情和心灵。我虽然不接受这样的想法,也说不出什么反驳的话来。“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能这么想多少是幸运的,在你和一群人共同努力许久筹备一场音乐会或者艺术展,却在即将开幕之前突然被告知取消的时候,在你在家里待了很久甚至总是为下一顿饭而烦恼却无法踏出家门的时候,在你独自去异国留学回不了家的时候,在你满怀热情写下一篇文章,拍出一个视频,却被屏蔽被删除的时候,在你在社交平台失语的时候,如果你还能说出“过好自己自己的日子就行了”,不是有着超越大多数人的资源,就是对“过好生活”产生了误解。我心中喃喃自语着。即便如此,可又能怎样呢?(非常戏剧性的是,我正在课堂上写下前一句话,突然老师接到电话被告知停止授课,所有人立即回寝室)

很多时候,历史一个轻轻的拐弯,对于很多人就是漫长的一辈子。光明终将到来,但是黑夜已经埋葬了很多人的一生。